4月14日,快播商标4.511万元起拍,最终拍出950.061万元的消息冲上热搜,媒体纷纷用这两个词语形容此次拍卖。
18名买家参与,经过402次激烈竞买最终成交,最终买家却始终未曾现身,加上快播特殊的历史,让这场拍卖吸引了众多吃瓜群众围观。
说到快播,人们总会想到锒铛入狱的创始人王欣,监管部门开出的2.6亿元天价罚单。这样一个“负面”新闻缠身的品牌,竟然还拍出近千万元高价,引得吃瓜群众议论纷纷。
北京市蓝石律师事务所律师俞成在接受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采访时,将快播商标和三鹿系列商标作出对比。
俞成介绍,2009年三鹿系列商标共169件拍出了730万,快播系列商标共188件拍出950多万。“与当年的三鹿商标相比,虽然双方商标数量及拍卖价格相近,但买下快播系列商标显然更划算。”他说。
俞成分析指出,作为互联网产品,快播商标本身是一件非常好的商标,特别在视频播放服务上具有一定的明示或暗示效果。快播倒闭实际是经营者及其监管出了问题,跟产品或服务质量本身关联不大,而且也没有涉及食品药品等民生健康问题。与当年因为质量问题而倒台的三鹿品牌相比,更容易再次被人们接受。“快播当年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很有影响力,已具有较高知名度,因此买家如果可以运用好这个品牌,完全可以使其死而复生。”他说。
资料显示,2011年年底快播的周活跃用户数已高达两亿。在巅峰时期,快播曾拥有3亿用户,一度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播放器。
超凡知识产权合伙人、商标专业总监杨静安表示:“通常来说,品牌知名度越高,品牌价值相应越高。而负面消息对品牌来说是消极的,相当于前面加了一个负数,价值往往就比较低了。快播商标拍卖之所以引起媒体的关注,主要原因就是快播这样一个带有负面色彩的品牌,拍出如此高的价格,颠覆了大家之前对于品牌价值的认知。”
杨静安认为,“快播”这个词语本身,使用在互联网领域是一件含义很好、便于推广的商标,而这件商标的负面色彩,由于时间比较久了,也已逐渐淡化。“与三鹿品牌涉及群众生命健康相比,快播的行为相对来说危害性没那么大,至少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杨静安还认为,快播品牌本身具有较高知名度,虽然买家花了950多万元看起来好像很多,但实际上如果运营得当,品牌价值不难提升到与价格匹配。“如果一个企业经营者新创立一个品牌,然后950万元的广告费也不见得能获得这样的知名度,所以这个价格买快播这样一个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在后续再加以营销策划,我觉得对企业来说还是蛮值的。”杨静安说。
拍卖平台资料显示,此次拍卖有18人报名参与。402次竞拍后,最后拍下快播的神秘买家是谁?快播今后的命运如何?也引来诸多猜测。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买下快播的也许是希望在视频播放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但也不排除是竞争对手知悉某企业想买下快播商标拓展业务线,于是索性拍下商标,然后将其束之高阁,以防被同行拍下后启用。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注意到,有媒体指出,拍下商标也要考虑成本,但其中列出每件商标的转让及续展费用均为1000元,但实际上商标局官网网站显示的收费标准为每件商标500元。
而且,由于买家竞买快播商标只缴纳5000元保证金,也有人对于神秘买家是否会缴纳剩下的949.5万元余款心存担忧。
快播商标的神秘买家最终是否会付款现身?仍有待观望,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你用过快播么?你觉得快播商标拍出950万元是“天价”么?如果快播重出江湖,你还会用么?欢迎评论留言。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