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3月11日电 (岳依桐)记者11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于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对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的琉璃厂窑址开展考古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土窑炉、作坊建筑、水池、水井、挡墙、墓葬、灰坑等,以及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等大量标本。
琉璃厂窑,又称“琉璃场窑”“华阳窑”,始烧于五代,延续至明代,历时700余年,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窑场之一。该窑早在20世纪30年代已引发学术界关注,原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美国学者葛维汉在1933年对其开展过短期试掘。
本次发掘项目领队易立介绍,发掘工作获取了丰富的遗物标本,包括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四大类。其中五代至北宋早期瓷器的器形普遍偏大,胎体较厚重,常见碗、盘、盏、盆、炉、盒、四系罐、盘口罐、注壶、穿带瓶、器盖等,釉色品种以青釉、酱釉为主,器表有饰绿、酱色彩绘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支钉间隔。
北宋晚期至南宋瓷器的器形普遍较小,胎体变得相对轻薄,器形种类减少,常见碗、盘、盏、碟、瓶、注壶、双系罐等,釉色品种以白釉、青釉、酱釉、黑釉居多,器表有用化妆土、酱彩装饰的做法。
易立介绍,当时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石英沙堆间隔,其足底流行模印各种几何符号、文字和图案,可能代表了一定的商标、标志和款识意义,反映了当时窑户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元代瓷器的数量和类型都急剧减少,几乎只能见到黑釉碗,制作粗糙,胎体厚重。陶器的数量较少,主要是低温釉陶的俑、动物模型等,均属于丧葬明器。建筑材料有瓦当、滴水、筒瓦等,窑具可辨垫板、垫圈、支钉、支柱、火照等,匣钵极少见。
易立表示,此次考古发掘成果丰硕,进一步揭示和掌握了成都琉璃厂窑的历史沿革、产品面貌、制作工艺、生产性质等文化内涵,为今后促进和加强对该窑的考古学、美术学、陶瓷工艺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开展相应的文物保护及展示利用工作,提供了可考的科学依据和珍贵的一手资料。(完)
4月15日,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汉桥工段职工在查看大桥明桥面上的线路设备。连日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对管辖内的京广线、汉丹线年“集中修”,全面畅通武汉铁路枢纽。
4月15日,在位于浙江安吉的隔离酒店外,来自浙大二院的医疗队员合影留念。当日,浙江省援助湖北医疗队共1010名队员结束医学隔离观察,与家人团聚。新华社发(崔力摄)4月15日,在浙大二院解放路院区,医疗队员在签名墙上签名。
4月15日,吉林省支援的防疫物资运抵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当日晚,经过10个多小时的车程,吉林省援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医用物资相继到达目的地。当日晚,经过10个多小时的车程,吉林省援助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的医用物资相继到达目的地。
4月15日,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后留影。据悉,此次赴沙特抗疫医疗专家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宁夏卫生健康委选派,专业领域涵盖实验室检测、传染病防控、呼吸与重症、护理和中医等。
4月15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启程回京,这是最后一批离鄂离汉的国家医疗队。
4月14日,在位于俄罗斯莫斯科州的新奥加廖沃总统官邸,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关于新冠疫情的视频会议。俄罗斯总统普京14日在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关于新冠疫情的视频会议上表示,国际社会只有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抗击疫情。
4月14日拍摄的沪通长江大桥主航道桥桥面沥青摊铺现场(无人机照片)。沪通长江大桥为通沪铁路全线米,主桥采用双塔斜拉桥设计,主跨1092米,是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4月14日,在德国杜伊斯堡,中外嘉宾出席中欧班列接车仪式。这是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从武汉始发的中欧班列(武汉)X8015次列车14日抵达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港货运场站。
4月14日,在缅甸曼德勒省曼德勒人民医院,中国援缅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当地医务人员分享新冠疫情防控经验。近日,中国援缅抗疫医疗专家组离开仰光前往曼德勒对缅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并与缅方分享防疫抗疫经验。
4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出席视频新闻发布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4日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全球经济衰退。
这是4月14日越南首都河内拍摄的东盟各国领导人等通过视频参加特别峰会的视频画面。东盟成员国14日以视频方式召开应对新冠疫情特别峰会,一致同意加强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互帮互助。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