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其经营状况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好坏。而在任何一个企业中,财务相关负责人无疑是最至关重要的职位之一。
而这些“重要角色”一般都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因此他们一般都毕业于财经类专业。纵观国内高校,各级各类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财经类专业,那么在本科层次高校中,到底哪些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的财经人才最多呢?
在不久前发布的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财经类大学排名引入了“造就财经人才”这一项指标。我们收集了现任全球主要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企业财务负责人和金融类企业负责人的本硕博毕业学校,作为此次排名的参考。我们在此重点关注造就财经人才排名百强的高校,相信排名结果足以回答我们的上述疑问。让我们“用事实说线软科中国大学造就财经人才排名(百强)”都有哪些学校上榜。
在造就财经人才百强榜上,传统财经强校“五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第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5)、中央财经大学(第6)、东北财经大学(第11)、西南财经大学(第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第17)六所高校,均跻身排名前20,财经强校的专业实力果然名不虚传。
上海财经大学高居榜首,将其他学校甩在了身后,成绩令人瞩目。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视频平台哔哩哔哩,其财务负责人梵欣即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田惠宇以及著名校企上海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振兴本科均就读于上财。
作为全国最大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国立,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火发,硕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四清,本科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湖北财经学院)。
被誉为“中国财管理专家的摇篮”的中央财经大学,专业领域实力同样强劲。拼多多财务负责人徐湉、中国航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会计师方兴本科皆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同样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财经人才。TCL电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利华,本科就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17万余名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中国金融人才库”。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慕冰硕士就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商务机构,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近期研制出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的科兴生物,其财务负责人王楠硕士曾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除专注财经领域的“五财一贸”外,中国顶尖综合性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力也毫不逊色,;或是得益于学校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部分领域内其吸引力甚至更高。关于顶尖高校的经管类学科实力,坊间素有“清北复交人”的说法。纵观造就财经人才百强榜上前列,除了前文所述的五财一贸高校,恰恰就是这五校。这或许也从一个有趣的角度印证了这一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这些学霸云集的顶尖高校,培养的高端财经人才也是不胜枚举。
中国外卖巨头美团点评首席财务官陈少晖、国内著名英语培训教育品牌新东方财务负责人杨志辉、全球领先的智能锂电电动车品牌小牛电动,其前财务负责人张鹏皆为北大校友。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CEO郑万春硕博皆就读于人大;搜狗财务负责人周毅本科毕业于人大。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信义,硕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集团公司汇付天下,其总裁穆海洁硕士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爱奇艺财务负责人王晓东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猫眼娱乐首席财务官施康平同样为清华校友。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友联、国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德红本科均毕业于复旦大学。
除“清北复交人”之外,综合性高校中,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也都进入了榜单20强。
从高校类型上看,百强榜中财经类高校占据了30个席位,其中25所为“双非”高校。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双非”高校中造就财经人才最多的,而且这几所高校皆为财经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培养的财经人才最多,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正是多年来在财经领域的专注和深耕,让这些学校在专业上拥有了无可匹敌的实力。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造就财经人才百强榜上还有不少理工及综合类“双非”高校的身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湖北大学、深圳大学,同样造就了不少财经类人才。排名行业第三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如,硕士即毕业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脱胎于湖南卫视的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其财务负责人梁德平为长沙理工大学校友。奶粉产业巨头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其首席财务官温洁平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华同方旗下同方友友控股有限公司,其首席财务官付凯为湖北大学校友。培养出腾讯总裁马化腾的深圳大学,同样培育了不少财经人才,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金融服务商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其财务负责人李光杰即为深圳大学校友。
此外,比较明显的一点是,造就财经人才百强榜中,“一流大学”占据的份额依然是最大的,近50%的财经人才出自榜上32所“一流大学”。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流大学”综合实力的强大。但我们也看到,占半数的“非一流大学”毕业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本领域持续深耕,最终在事业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财经人才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社会对财经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各高校能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奋发争先,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财经人才,也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在线客服咨询